石奋传

简体浏览|繁體浏覽
  万石君石奋,父亲是赵国人。
  赵亡就迁徙到河内温县。
  高祖东击项籍经过河内,当时石奋年仅十五,是个小吏,服侍高祖。
  高祖同他说话,喜爱他恭敬有礼,问:“家里有什么人啦?”答:“有母亲,不幸眼睛失明,家里贫穷,有个姐姐,会鼓瑟。”高祖说:“你愿跟随我么?”回答:“愿意尽力效劳。”于是高祖召他姐姐为美人,让石奋任中涓,传递文牒,将他家迁到长安城的戚里,那是皇亲聚居地,因为石奋的姐姐是高祖的美人呵。
  石奋累积功劳,孝文帝时官至太中大夫。
  虽然没什么文才学问,但恭谨处事举朝无比。
  东阳侯张相如被免去太子太傅职务后,朝中挑选继任者,都推举石奋。
  到孝景帝即位,任石奋为九卿之一,因为他过于恭敬,皇帝还故意迫近去为难他。
  后改任石奋为诸侯相。
  他的长子石建,次子某某,三子某某,四子石庆,都孝谨有礼,官至二千石。
  景帝因此说:“石奋和他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臣子的尊贵荣耀全集中在他的家门。”如此一合计,就给石奋称号为万石君。
  景帝末年,万石君以上大夫身份告老归家,不过,每年仍作为朝臣在国家庆典时出席。
  每次他经过宫门必定下车,趋步而行。
  看到天子车驾必定抚轼致敬。
  他的子孙做小官的,回家请安,万石君必定以朝服相见,不称呼他们的名字。
  子孙有了过失,并不责骂张扬,而是退到厢房,面对桌案不肯吃饭。
  然后儿孙们互相批评,通过长辈求情,肉袒着上身来谢罪,表示改过后,他才肯进食。
  子孙中成年了的,闲暇休息时也必是冠戴齐整。
  家中僮仆也都端重谨慎。
  皇帝赐给食物,虽然在家中食用,也必定是垂首俯伏,一如在皇帝面前。
  主持丧事,表情哀戚,子孙个个遵循训导,和万石君一样。
  万石君家以孝谨闻名郡国,即使是齐鲁的那些注重礼行的儒士,也都自认为比不上。
  建元二年(前139),郎中令王臧因为儒术经学而得罪窦太后,太后认为儒生文多质少,而万石君一家少言辞,切实履行孝谨之道,就任命他的长子石建为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为内史。
  石建年老发白,万石君还康健依旧。
  石建每五天洗沐归家探望父亲,先进侍者房中,悄悄询问侍者,取来父亲的近身内衣,亲自洗刷,再交给侍者,不敢让万石君知道,如此习以为常。
  石建在朝中有事奏谏,总是避开他人才畅所欲言,而与群臣一起朝见时,像个不善言辞的人。
  皇帝为此更亲近尊重他。
  万石君迁居陵里。
  一次,身为内史的石庆醉酒回家,进了里门还没下车,万石君得知,就不肯吃饭了。
  石庆忧惧,袒露上身去谢罪,万石君赌气地说:“内史是贵人,进入闾里,里中长老却让道回避。
  内史坐在车上不下车,理所应当嘛!”就喝令石庆离开。
  此后,石庆和其他子弟一入里门,都是趋行回家。
  万石君在元朔五年(前124)去世,石建痛哭哀思,扶了拐杖才能行走,一年多后,石建也死了。
  石奋的子孙们都很孝顺,但石建最甚,孝谨方面有过于万石君。
  石建任郎中令,上的奏章被批发下来,他后来惊恐地说:“马字下面,弯曲的一笔加上四点是五笔,现在竟差一笔,我犯死罪了!”他为人谨慎,虽是其他事也都如此。
  石庆为太仆,替皇帝驾车出行,皇上问拉车用了几匹马,他用马鞭点数,举手示意说“:六匹马。”石庆在他兄弟中是最粗疏简略的人,然而还是如此。
  出朝去做齐国之相,齐国人仰慕他的家风,他无所治罚就使齐国大治,齐人还为他立了座“石相祠”。
  元狩元年(前122),皇帝立太子,从群臣中挑选太子太傅,选中石庆,他就由沛郡太守改任太子太傅,七年后,升任御史大夫。
  元鼎五年(前112),丞相赵周因酎金之事免职,皇帝诏令御史:“先帝敬重万石君,他的子孙也极孝,现任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封为牧丘侯。”当时汉朝正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抗匈奴,西伐大宛,中原也有许多事情。
  天子巡游海内,兴建古人神祠,行封禅,兴礼乐。
  朝廷开支不足,桑弘羊等人推行均输等法,谋取钱财,王温舒之流以严刑峻法治民,儿宽等人因儒学受推举位列九卿,握有实权,国事不报请丞相裁断,丞相只是恭谨唯喏而已。
  石庆做丞相九年,无所匡正、建树。
  他曾想惩治皇帝的近臣所忠和九卿之一的咸宣,不但未能办到,反而受到处分,入粟赎罪。
  元封四年(前107),关东有二百万人流离失所,无户籍的人四十万。
  公卿会议,决定请奏皇帝,把流民迁徙到边疆。
  皇帝认为石庆人老持重,不会参加会议,就让丞相告老归家,而查办御史大夫以下参加决议此事者,石庆惭愧自己不堪任职,上书说:“臣愧居丞相之位,老疲笃钝,没能辅佐陛下治理政事,以致城郭仓廪空虚,百姓多有流离失所,实在罪该万死。
  陛下不忍将我以法处置,现在我希望归还丞相侯印,带着老骸骨归家,给贤能者让路。”皇帝批示说“:前时,河水漫过陆地,泛滥到十几郡,堤防费力不少,还未能堵塞,朕为此很忧虑。
  所以巡视四方州郡,到嵩岳敬神致礼,以便早日堵住宣房的决口。
  渡过淮河长江,经过丛山,循行海滨,遍访百年来民间的疾苦。
  考虑到官吏多有私心,向民众征求赋税无止无境,弄成百姓背井离乡尚可免于官吏的征求,而留在旧居的倒多受烦扰。
  朝廷为此特设流民法,又禁令官吏重赋百姓。
  往日在泰山封禅,蒙上天嘉赐,有神物并现。
  朕正要自行修整,以报瑞应。
  还恐怕不能承顺上天的意思,因此严厉校考闾里,探察地方官吏的奸邪。
  待要委事给有关部门,然而官职空缺甚多,百姓愁困,盗贼猖獗。
  往年在明堂相会,敕免死罪,国无禁锢之人,都予自新,一切重新开始。
  如今流民越来越多,郡县的户籍文册都不做改正,你不以法督责下官,反而请示以四十万人迁徙边疆,使百姓更加动荡,连累那些孤儿,年幼不满十岁的孤儿无辜受迁徙之刑,真让朕失望哪!现在你上书说仓库城郭空虚,民众大多贫苦,盗贼众多,请求入粟赎罪,退为庶人。
  你既知民众贫困,却请示加赋,扰害了他们,自己却要辞职,把这危难之势,推给何人呢?你若认为理所当然,那就回家去吧!”石庆素来憨直,见诏书批示还家,自以为上书获准,便打算向皇帝交出印绶。
  掾史认为皇帝的责备严厉,最终批示回家的意思,只是激愤之辞。
  有人还劝石庆应去自杀。
  石庆十分恐慌,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又重理政事。
  石庆当丞相,持重不动声色,处事细密谨慎,然而并无大略。
  三年多后去世,谥号恬侯。
  他的次子石德,深得父亲疼爱,武帝就让石德袭爵。
  后来石德官居太常,因犯法免职,封国被撤除。
  石庆当丞相时,他的子孙从小吏到二千石的共有十三人,到石庆一死,就渐渐有犯罪免职的,孝谨的家风也衰败下去。
<
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