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體

作者:重庆社会科学院教授、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 丁新正《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6日 07版)

  白居易的忠州诗文,特别是其诗歌,情真意切、质朴动人,体现了为民恤民情怀。他的忠州诗歌创作真切地体现出为黎民百姓而歌的特质。

  在忠州城西有一条白公路,相传为白居易所倡修。唐朝时,忠州城西有一龙昌寺,香火旺盛,但是路很不好走,峡江雨雾风雪天气,更是危险难行。白居易率先捐钱物,带领州民州吏修桥修路。当地百姓问,白大人欲久住此乎?他笑答:“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回到衙中,白居易诗情勃发,写下《代州民问》《答州民》二首,字里行间表露出要把遭受打击、贬斥的幽怨和宦情乡思都消磨掉,在忠州多为州民干实事、干好事的情怀。忠州城东二里有条山溪叫作白桥溪,相传也是为了纪念白居易捐俸修桥而得名。

  白居易在忠州栽花种树见诸诗词的有《东坡种花二首》《东涧种柳》《种桃杏》《种荔枝》《喜山石榴花开》等,这些诗不仅反映了白居易在忠州栽花种树、改善环境的作为,而且表达了他不计较个人当下政绩而决心泽被后人的情感境界。

  白居易在京做官的时候就很关注盐业生产和盐政,曾对盐政和盐法之弊发过许多议论。他任忠州刺史时,盐场盐政“不属州县属天子”(《新乐府》之《盐商妇》),州县地方官不理盐政,但他十分关心忠州盐井的生产。九月九日重阳节时,他到盐场与盐场主和盐工席地而坐,了解盐业状况,并挥笔写下了《九日题涂溪》:“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面对唐改“租庸调”为“两税法”之后赋税日重、民生疾苦的情形,白居易在忠州任职期间向皇帝建议“宿弊必除,旧章咸举”,并在忠州竭力推行这一政治主张,让忠州百姓得到了实惠。《东坡种花二首》中,他将栽花种树的道理与治国理政结合起来,表现出“兼济”的心境和省事宽刑、为民恤民的民本主义思想。

  在离开忠州返回京城时,白居易在多首诗歌中不仅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任职时间短暂、惠政还是太少的自惭心情。这是一种用极高标准要求自己、反省自身的境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