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體

回文璇玑图诗

2020-10-22 14:07:46

  回文璇玑图诗

  回文诗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

  回文诗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其中不乏古代妇女于幽怨暗恨时的苦心之作。迄今,它以奇巧多变、文彩斐然而著称的,当首推前秦苏蕙的《璇玑图》。

  据《晋书》记载,苏蕙之夫窦滔在前秦为官,不幸被徙流沙,苏蕙因极度思念,故创制此诗于织锦。

  从织锦《璇玑图》看,苏蕙的才华不在后世李清照之下,只可惜保存下来的诗作太少了。但仅一篇回文织锦《璇玑图》就惊倒了天下文人。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有诗称赞云:“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亦自英灵苏蕙子,只无悔过窦连波……”

  下面是苏蕙的织锦《璇玑图》全文:

  此《璇玑图》为一块八寸见方的锦缎手帕。原图以红、蓝、绿、紫,黄、黑,六色丝线织绣,容纳八百四十一字,分二十九字一行排列而成。外围与内部井字图案是红字,四角纵横皆六字黑色。上下两方纵六横十三和左右两方纵十三横六字各为绿色字。井字中心,上下两方纵四横五和左右两方纵五横四以及井内中心四角纵横各三为黄色。纵横回璇反复逆顺读皆成章句,可组成三、四、五、六、七言诗。

  多才多艺的女诗人——苏蕙

  苏惠的回文织锦精妙绝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武则天称其“上陈天道,下达人情,中稽物理,博引广譬,寄意深远,玄妙至极,堪称千古奇文。”《诗薮》外编卷四云:“苏若兰璇玑诗,宛转反覆,相生不穷,古今诧为绝唱。”

  能够创造如此惊世之作的诗人,绝不可能没有其他精彩之作。多才多艺的苏蕙也是一位多产的女诗人。有文载她除《璇玑图》诗文外,还有诗著五千多首,可惜后经隋末丧乱,都已散佚无人搜集,惟回文锦经历代文人传抄不断保留至今。遗憾之余,不得不庆幸苏蕙的《璇玑图》为中国文学史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历代画家也都喜欢以苏惠为题作画,如宋李公麟就曾亲眼看到过六副唐画,画的就是织锦故事,且具有连贯性,好像连环画一样,他认为那就是回文诗图的“唐真本图”。

  她的故事还被编成戏剧小说广为流传。据说元代戏曲家关汉卿曾有《苏氏织锦回文》杂剧,可惜失传;明代无名氏有《织锦回文》传奇(见《五宫正始》);又明成化刻本《新刊耀目冠场擢奇风月锦囊》中亦收有《窦滔回文记》;署名“笠翁先生原本铁华山人重辑”的《合锦回文传》所演梁栋林与桑梦兰爱情故事即以《璇玑图》为关目;孔广林则有《璇玑图》杂剧;清代李汝珍在小说《镜花缘》第四十一回《观奇图喜遇佳文,述御旨欣逢盛典》中辑录《璇玑图》及武则天序文,并详细指出读法,为《璇玑图》的广泛流传作出了突出贡献。

  《苏惠织锦璇玑图》色绢手卷本,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时至今日,回文诗仍存活于我们的生活中。如湛江德邻里有一回文联: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景德镇出产的一种瓷壶上刻有“可以清心也”五个字,不论从哪个字读都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许多名胜古迹我们也能见到回文诗的踪迹,如湖北来凤县仙佛寺,山门前有一高约2米的青岩石刻,刻有一首回文诗:“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纱笼树色月笼烟。”据说是一个名叫咸池昙的云游道人所作,可以倒读、顺读成四、五、六、七言的诗多首;梧州北山园观鲤亭有一联“鸣禽听耳悦,鲤跃视神怡”也是回文联,倒读境、情依旧。“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的民间传说更是流传甚广。

  1600多年过去了,苏蕙和她的《璇玑图》不但存在于文人的案头作品里,而且还存活于老百姓的心里;不但没有被岁月的河流湮没,反而日渐饱满鲜活。她能够被主流文化和民间同时认同并有深远影响,这是非常奇特的。那是因为她的作品是用真情浇灌的,“纵横八寸”的锦帕之上一定浸满了她的血泪。《璇玑图》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人们从各个角度对它加以研究。从伦理学出发,这体现了对爱情忠贞的道德要求;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也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苏州丝绸博物馆查阅了大量史书,请教了众多专家、文人和书法家等,做了大量基础实验,反复改进,终于让《璇玑图》织锦回文诗再现人间,成为法门寺博物馆的收藏品和展示品。

  通过对《璇玑图》的民间传说和影响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民众对这位独特女性的亲昵和崇敬,她对世俗幸福生活的朴素追求也反映了秦陇文化背景下民间社会的文化性格。《璇玑图》在创造巨大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浸透了苏惠的痛苦与泪水,从这一点真实地反映出了几千年来,中国妇女在封建礼教的压抑束缚下隐忍生活的现实。